■本报记者 王志彦
每天上午9时,李帅都会准时出现在浦东蔡伦路781号1307室的门口。
对这位塞默罗生物科技公司年轻的总经理来说,这里既是公司办公室,也是新药研发的实验室。每次踏进大门,李帅都有种莫名的兴奋,“别看这里大部分器材都不是我们的,但迟早我们会拥有。”
一项调研表明,张江已成为全球生物医药研发机构、人才最集聚的地方。我国食药监总局每批准3个一类新药,就有1个来自张江;连续几年,张江从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中拿到的经费占全国1/3; 张江企业申报新药的成功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
李帅明白,自己要做的就是跻身这成功的1/3,因为他们都来自同一个孵化器——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
要做原研药
36岁李帅,人如其名,气宇不凡。
更帅的是,他有一个梦:研发出中国第一个原研药。
原研药是彻彻底底的创新药,它必须基于全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可谓医药研发中的皇冠。在国际医药界,流传着一种说法:一个原研药就能成就一个制药巨头。
不过在中国,大多数药厂目前主要还是“攻”仿制药。仿制药附加值低,利润只有10%左右,更关键的是,由于仅仅是剂型改变等一些细枝末节的改变,在国际医药领域根本无法赢得尊重和肯定,也难以建立在国际上的地位。
李帅坚信,下一个国际制药巨头必定会出现在中国,成就这份传奇的,一定就是原研药研发。
“十年前说这样的话也许不切实际,但如今,中国在基础科研理论、药物合成、产权等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有能力做到世界一流,具备了与国际制药企业竞争的底气。”
然而,当去年3月,李帅辞去中科院工作,怀揣着激情和梦想来到张江创业时,他却遇到了“玻璃门”。原来,医药研发是一个门槛极高的行业,对研发环境、设备、人才都有严格要求。即使是买一台普通的核磁共振仪,建一个不算顶级的实验室,也要数百万资金,这对“李帅们”来说,简直不可想象。因此,很多时候药谷在中小企业面前,就是一个由人才、技术、设备、资金等瓶颈组成的创新“死亡谷”。
走出“死亡谷”
幸运的是,李帅选择的是张江药谷。
十年前,在美国从事疫苗研究的李忠明博士打算回国创业,踏上故土时,曾经与李帅一样陷入迷茫。 下转◆7版
(上接第1版)单单是选择适宜的研发场所就让他伤透脑筋,“为什么不能建个专业孵化器提供基础研发条件呢?”一个想法飘过脑海。很快,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在市科委和浦东新区的共同支持下应运而生。公共平台带来的改变之一就是,李帅在张江成立公司后的第三天,就投入到了原研药的开发实验中。
“玻璃门”是如何打破的?秘密都藏在李帅的实验室里。这里几乎没有一样东西是他自己买的:33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是向公共平台租的,租金是市场价的一半;三排宽阔的大理石实验台早就配置好,实验用仪器一应俱全;实验室里水、电、管道、污物处理都按标准要求设置,研发人员完全不用操心。李帅说,他租下公共服务平台的实验室后,三天内只做了两件事:一是招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二是买了一批实验耗材。然后,一场追逐梦想的大戏就开演了。
公共平台彻底击碎了“没有500万元别想办医药企业”的论断,而李帅享受到的其实更多。在同一幢楼的4楼,聚集着十几个实验室。这些公共实验室全部向中小研发企业开放。比如,李帅可以拿着研发成果来这儿做核磁共振分析,每次收费只要几十元,而且第二天就能拿到分析报告。要知道,买一台核磁共振仪器,最便宜也要200多万元呢。
难怪李帅说,“在张江药谷,是背着书包,带着点子,就能创业了”。
一起来浇灌
去年3月至今,一年还不到,李帅公司已经开发出了200多个全新的医药化合物,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化合物库,为原研药开发打好了基础。
对于未来,李帅并不担忧,因为在张江药谷,更大的新药研发支撑系统正等着他。
据不完全统计,张江药谷已集聚了国内外生命科学领域企业、科研院所及配套服务机构400多个,全球制药领域前十位的跨国公司一半都在张江设有研发总部。这些公共实验室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从药理分析、动物实验、安全评估到临床试验等各个环节的服务,而且出具的报告具有极高的权威性。
张江药谷组建了一支专业类型丰富、优质的创业导师和企业辅导员队伍,为创业企业提供“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对接指导。早在2011年,张江药谷平台就接受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和上海张江朝阳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委托,开展生物医药早期风险投资业务,迄今已为十余家创业企业提供资金。
一颗梦想的种子,就这样被合力浇灌。